一文確認自己 [ 是否失眠 ] 的健康資訊 ... 醫護人員都互相轉發

失眠的定義

人總有輾轉反側、難以安睡的時候,失眠問題大時可以影響白天日常工作的狀態。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最新調查發現,台灣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.7%。

 

由此可以推論普遍現代人於都市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睡眠問題,因此需要平時在睡前建立儀式感,透過儀式感,來暗示自己的身體準備要進入睡眠休息的狀態,然而儀式感是很個人化的,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,以及喜好來做調整。

急性失眠

即「短暫性失眠」。大部分的人在壓力、刺激、興奮、焦慮、生病、睡眠規律改變時,都會產生急性失眠。大部分的急性失眠隨著事件結束或時間拉長就會改善,但如果處理不當的話,就會導致慢性失眠,所以當有失眠狀況發生時,還是需要特別注意。

 

慢性失眠

如果你有慢性失眠的問題,這種方法是有效的,但如果你只有一、兩晚的睡眠品質很差,這種方法則沒有效果。如果你有慢性失眠問題,任務應該是修復你的睡眠週期。透過使用睡眠時間表,將能提高睡眠效率。

 

慢性失眠是指,除了以下3種失眠症狀(任一),每個禮拜出現超過3天,持續超過3個月的情況之外

入睡困難:上床後,需要30分鐘或以上才能入睡。

夜醒症狀:半夜總醒來時間超過30分鐘或以上。

早醒困擾:比預計起床時間更早清醒來,超過30分鐘且無法再入睡。

 

失眠原因

生理因素

  • 食物、飲品、環境因素 - 錯誤時間攝取咖啡因
  • 自律神經失調

心理因素

  • 躁鬱症
  • 認知障礙症 - 又名失智症

改善失眠方法

建立睡前習慣

像是睡前洗澡,透過溫度的改變讓自己暗示準備要進入睡眠環境;又或是睡前整理明日要完成的事項,列點整理準備好明日所需的用品,在這過程感受為今日劃上句點的暗示性動作,接著搭配能夠讓自己感到放鬆的活動,像是聽音樂、點喜歡的香氛精油。

 藉此感受自己步調逐漸放慢,最後在舒適的床上,透過幾次的專注呼吸後,感受身體躺在床上的舒適感,漸漸的就會進入睡眠了。

你要睡得好,有足夠 [深層睡眠],醫生建議要注意以下 8件事,有助建立良好您的睡眠習慣:

  • 5-6小時睡眠時間之內有1-2小時的 [深層睡眠] 比起 9-10小時的 [淺層睡眠] 好太多了。
  • 回到家心情可以放輕鬆,作息要定時,放下焦慮讓自己 [自在休息] 是對自己最可貴的愛護。
  • 建立恆常運動的習慣,最好是在 [早上陽光] 下進行運動,因為陽光有助調節幫助入睡的褪黑素分泌,褪黑素是人腦本來應有的分泌。
  • 補充GABA 氨基丁酸, Melatonin 褪黑素, Magnesium chloride 鎂, L-Theanine 茶氨酸等等有益元素,獲得良好的 [放鬆自在] 狀況,有身心健康自癒,深睡是細胞更新的關鍵時刻,否則很快衰老。 
  • 睡眠環境上,睡前兩小時最好 [避免藍光],少看電話等電子產品,因藍光會抑制褪黑素而影響睡眠,大腦不懂入睡。
  • 避免睡前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,保持 [清浄平和] 自然入睡 。
  • 特別要留意工作壓力、藥物治療、睡眠窒息等問題都會造成睡眠障礙,及早 [調養處理]。
  • 提高睡眠品質,獲得 [深睡養生] 回歸 [自然療癒],你自己的身體是最好的醫生,讓自癒力發揮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