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師推薦!七大去濕飲食療法。
所謂濕熱是指會令人病鬱的濕邪,皆因有些地方氣候很熱,但濕度較為低故相對乾爽,反而不會讓人感到鬱悶。中醫有所謂六淫,即可以使人生病的、六種不同性質的病邪,分別為風寒暑熱燥濕。
濕邪的特點為重濁、黏滯和向下,相對火、熱等陽性的病邪,濕邪屬陰。重,即「沉重」的意思,如頭昏沉重,四肢無力酸楚;濁,有「穢濁垢膩之意」,小便混濁,皮膚分泌增多不潔就是好例子。
身體濕氣如何影響體內機能運作?
中醫五臟六腑和自然環境各有對應,其中和濕相應的就是脾臟,中醫理論中就常有脾虛濕困、濕盛困脾等証型,因為濕邪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脾臟。
中醫師認為,脾「喜燥惡濕」,如果濕邪妨礙脾臟氣機,那麼脾臟就不能好好運作。脾和飲食消化有重大關係,亦負責人體內物質的運化和升清,濕邪本來就使人重濁緩慢,脾氣被阻,人體體內的「物流」變慢,阻滯的問題則每下愈況,這就是濕邪容易影響脾氣的原因之一。
除了外來的濕邪以外,如果人體健康變差,導致脾臟的功能下降,亦會在人體內造成「內濕」,發生惡循環。所以不論濕還濕熱,既有外因也有內因。
濕氣三大成因
我們先要了解體內會積存濕氣,可歸納為以下幾種原因:
1. 體質虛寒。
體質虛寒一般是指虛證與寒證。虛證就是身體疲倦、四肢無力,寒證就是怕冷、常腹瀉、頻尿、四肢冰冷、月經來有血塊、少腹痛(編者註:臍下偏左或偏右處疼痛)、小便顏色淡如清水。
2. 飲食不節制、不規律。
都市人飲食不節制,要麼就不吃,一吃起來就吃太飽,容易傷及腸胃。飲食不規律則表現為日夜顛倒,一忙了就忘記吃飯時間,這些都會打亂腸胃消化的生物時鐘。
飢餓時沒吃東西,還會造成胃酸分泌,失去食物中和,繼而傷到胃,或引起胃食道逆流。胃腸一傷,濕氣就積到體內。
3. 喜歡吃冰冷食物或油炸食物。
冰冷食物會使胃腸收縮,血液循環變慢,消化不良,濕氣滯留,容易引起腹脹、腹痛、甚至腹瀉。而油炸食物則不容易消化,會引發濕邪生痰。
中醫認為,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,是津液代謝的樞紐,一旦脾虛不運化,就會產生痰濕,因此,有「脾為生痰之源」的說法。
七種祛濕療法
濕氣重怎麼辦?這些食物、中藥有出色去祛濕效果!
- 生薑
生薑的祛濕功效出色,但切記胃熱者不可常吃。
生薑能驅散寒濕,治胃寒腹痛。夏天過食冰冷容易引起腸胃寒冷的腹痛。根據中醫病理說:寒則氣血不暢,因而痛難忍。此時,用生薑切片煮水或加一些肉絲同煮,服用後,很快腹痛就解除。
- 四神湯
四神湯健脾祛濕,配方包括蓮子、芡實、茯苓、山藥、薏苡仁、豬小腸或豬肚。
有蓮子、芡實、茯苓、山藥。也有的中藥房會加薏苡仁、豬小腸或豬肚。」
有健脾去濕的功用,主治腹瀉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胃口差、小便白濁等證。
- 薏米
薏米淡滲利濕,並能健脾。脾虛濕勝所致的水腫,用薏米有標本兼顧的效果。
凡脾虛濕勝所致的水腫、腳氣等證,用薏米有標本兼顧的效果。
薏米常被中醫師配以白朮、茯苓、赤小豆等以健脾利濕。
- 赤小豆
赤小豆有健脾胃、祛濕、消腫解毒的功效,功效強於紅豆。
赤小豆能健脾止瀉、利水(小便)消腫、除煩熱、止渴、解酒濕、解毒排膿、通乳、散瘀血。 臨床用於水腫、腳氣、小便不利、或腹瀉等症。
赤小豆與一般市面賣的紅豆可不同,要到中藥房買才有,它的利水功效更甚於紅豆。
- 車前子
車前子是能去濕氣的中藥。
車前子能利水通淋,清肝明目,鎮咳祛痰,與茯苓同功。而且清熱利尿而不走氣、滲濕止瀉、清肝明目,易於消除水腫、改善便秘,在預防腎、膽結石上亦有不錯的功效。
- 茵陳
茵蔯能保肝利膽,清熱利濕。可以將濕熱散開。因為茵蔯陰氣較少,不會助濕邪,同時又寒涼疏散,助肝疏脾。所以它成了治療黃疸的要藥,即使陰黃也可配伍溫陽藥而使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茵蔯也並非人人都適合,其中蓄血發黃及血虛萎黃者就要慎用。此外,廣東人亦常用茵陳煲鯽魚來祛濕,但體弱偏寒者不宜單獨用茵陳祛濕。
- 去濕茶療 - 赤小豆芡實紅豆薏米茶
濕氣重嚴重者,平日好易攰、脾胃衰弱、變身沉重、體內液體循環不順。引發肥胖、水腫、濕疹、痛風、糖尿病、婦科問題、關節退化、腰酸骨痛等濕重症狀。
而赤小豆芡實紅豆薏米茶有齊上述的薏米、赤小豆兩大利濕成份,只需沖泡一份茶包便能簡單、快捷達到去濕效果。